新华社武汉2月11日电(记者梁建强)万亩竹林,随风摇曳。阴历岁除,早上10时许,正在湖北咸宁市咸安区星星村邻近的星星竹海巡查线路,电工阚光志的电话响了。
“我刚回到家,家里的厨房没有电,要做年饭,着急啊。”来电的,是垄下村三组一户王姓乡民。
星星竹海最高处海拔800多米。地处竹海深处,星星村、太平村和垄下村3个村的乡民们寓居比较涣散,一个乡民小组一般有二三十户人家,这儿一两户,那里三五户。最多的一个组,乡民们寓居在八个不同的当地。自1980年开端,阚光志就是这儿的电工,现在已经是第41个年初,被人们亲热地称为竹海“跑山电工”。
2月11日,湖北咸宁“跑山电工”党员服务队在星星竹海进行巡线。 新华社发(曹露 摄)
摩托车骑行十多公里,再步行穿过竹林,阚光志抵达目的地。详尽查看后发现,王家厨房的一处线路破损了。从头衔接线路后,王家厨房亮起来了。忙完后,阚光志又查看了电器的运转状况,保证供电正常。
刚预备脱离,垄下村七组有人闻讯找来了。“阚师傅,咱们的水塔立起来了,能不能帮咱们把电表装一下?”
本来,2020年夏日,山洪把村里水塔冲垮了。新年到来之际,乡民们又把水塔从头立起来了。只要接通线路、装上电表,才干便利抽水和用水。
当即赶赴,安装完电表后,阚光志又来到星星村,搭档们正在那里逐户排查返乡人员用电安全。在乡民桂进全家,我们翻开表箱盖,发现接线已有所松动,忙拿出东西拧紧螺丝。
2月11日,湖北咸宁“跑山电工”党员服务队展开线路安全查看。 新华社发(曹露 摄)
“尽管本年返乡人员少了许多,可是电工们的服务一点都不‘打折’,仍是那么‘给力’。”村支书宋全平慨叹。
脱离桂进全家,我们又带着生活用品、对联、灯笼来到86岁的留守白叟徐顺心家。
牵线、搬梯、装灯笼、上浆糊、贴对联……不一会,白叟家门口的灯笼亮了起来。白叟拉着电工们的手,不断道谢。
把梯子搬回原处,清理了现场的杂物,阚光志一行又奔向下一户人家。岁除夜,供电不能出问题。